<object id="ywiu0"></object>
<rt id="ywiu0"></rt>
<acronym id="ywiu0"><small id="ywiu0"></small></acronym>
<acronym id="ywiu0"></acronym>
<acronym id="ywiu0"></acronym><acronym id="ywiu0"><small id="ywiu0"></small></acronym><rt id="ywiu0"><optgroup id="ywiu0"></optgroup></rt>
中國農村金融網歡迎您!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投稿郵箱
首頁> 管理>

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的青海實踐

來源:中國農村金融雜志社 作者:青海省聯社 風險總監 王霞 發布時間:2024-01-18

近年來,在外部風險挑戰和國內多重因素交織疊加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下,全國農信系統不良貸款余額總體呈上升趨勢,全國農信系統不良貸款率高居各類商業銀行之首,較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分別高出1.97個百分點、1.93個百分點、1.34個百分點。除賬面不良外,全國農信系統受地方經濟環境和三年疫情因素影響,不同程度存在小微及個體工商戶貸款延后風險暴露的可能,尤其是欠發達地區信貸資產質量存在較大劣變可能性。根據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監管政策導向和地方政府一攬子化債工作要求,繼續擴大不良資產市場化批量轉讓范圍和渠道,將是今后乃至未來一段時期中小銀行不良資產常態化處置重要方式。

欠發達地區農信系統不良資產成因

外部因素:客戶群體小而散,產業可持續性弱、經營主體抗風險能力欠缺。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且落后,客戶分散、產業品種單一且集中。缺乏行業聯盟運行機制和多樣化的產業鏈,難以實現經營規?;涂沙掷m發展的產業供應鏈,疊加經營主體經營管理能力不足等因素,造成生產經營短周期和經營不可持續。

信用體系薄弱,產業結構調整滯后,經濟恢復緩慢。欠發達地區部分縣域征信信息存在客戶群體覆蓋面不足、應用場景領域覆蓋面不全、司法資源稀缺和法治難度大等問題,部分經營主體存在惡意逃廢債現象。欠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延遲性明顯,尤其是環保政策的剛性要求與經營主體項目升級改造滯后不協調,經營發展模式與宏觀經濟發展變化不適應直接影響經濟恢復和經營主體的可持續。

內部因素:業務發展質量與風控管理不匹配。隨著業務發展和市場拓展壓力的加重,部分農商銀行沒有堅持做小、做散的市場定位,偏離主責主業。且受制于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先天不足,信貸投放行業集中度、單戶集中度偏高??蛻艚浝頂盗亢湍芰Σ蛔?,制約信貸“三查”的質效,尤其是貸后管理及催收等精細化信貸管理工作質效差距較大,輕發展質量、輕風險管控。

抗風險能力與風險處置需要不匹配。欠發達地區農商銀行普遍體量小、結構單一、資本補充不足,疊加農信系統遺留的歷史包袱等問題,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等核心指標普遍偏低。信息科技支撐普遍不足,風險管控早監測、早預警、早處置能力欠缺和滯后。自身通過資本、撥備、利潤對抗風險的能力與需緩釋的風險現狀不匹配現象客觀存在,風險管控基本處于被動風險處置階段。

欠發達地區不良資產市場化批量處置瓶頸

處置方式單一,無法滿足現代金融業務發展需要??v觀全國農信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傳統的催收清收、訴訟保全、以物抵債、呆賬核銷等常規手段,被廣泛且單一地使用。通過市場化處置挽回損失、通過衍生品業務轉移風險、通過資產證券化分散風險等現代金融的風險處置方式受自身規模、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無法得到廣泛運用。

區域經濟增長緩慢,依托高質量發展化解處置風險的 基礎明顯不足。以青海省為例,2022年,青海省人口總量595萬人,全省生產總值(GDP)3610 億元,較2021年增長2.3%,人均可支配收入2.7萬元;同期發達地區浙江省人口總量6577萬人,全省生產總值(GDP)7.77萬億元,較2021年增長3.1%,人均可支配收入6.03萬元。由此可見,欠發達地區經濟體量有限,客戶群體產業項目增長基礎尚不牢固,通過快速發展緩釋處置不良貸款的資本積累在實施過程中相對緩慢和困難。且兼具服務“三農”、服務地方雙重身份的農信機構在不良資產處置化解過程中需要兼顧當地政府產業經濟政策導向。

不良資產市場化交易環境不活躍。以青海省為例,青海省在經濟體量、金融發展、工業制造等多方面均落后于國內其他省、市、自治區,省內金融市場容量有限。省內具有收購資質的買方資產管理公司僅有5家(且沒有省政府控股的地方性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市場化賣方金融機構有17家(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地方金融機構),市場競爭性不足,尤其是青海省受經濟總量、市場活躍度等因素影響,不良資產市場化轉讓二級市場尚未起步,不良資產市場化轉讓表現為買方市場。2023年,青海省尚未被列入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省份,全省不良資產市場化處置難的問題長期存在。

不良資產市場化交易價格逐年低開。2019年以來,不良資產交易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但不良資產包一級交易市場均價均有所下降,出現“量升價跌”的市場走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供需不平衡所致,金融機構受監管政策趨嚴等因素影響,不良資產處置壓力持續加大,市場出包意愿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市場參與者中5家資產管理公司受制于外部監督和行業整治,資產包收購更趨理性、定價更趨低開,審慎接收,甚至出現不接收新客群不良資產包現象。

不良資產市場化交易的客戶資源小而散。全國農信系統兩級法人組織架構與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統一法人組織架構相比,在有效整合不良資產市場化批量轉讓資源方面存在不便捷性,導致無法實現處置價值最大化。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小法人農商銀行經營范圍集中于每個縣域小區域,服務客戶群體經營范圍單一、規模小、產業結構和風險狀況基本趨同,以及外部經濟市場環境先天不足等因素,單一農商銀行很難實現科學有效組合多產業多樣化競爭力強的資產包,更難于實現市場化處置收益最大化。

不良資產市場化批量轉讓的農信運用

不良資產市場化批量轉讓是金融機構對一定規模的不良資產組包定向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的行為,自2012年財政部、原銀監會印發《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來,分別于2013年、2016年、2019年、2021年和2022年對《辦法》中涉及的不良資產轉讓范圍、批量轉讓筆數、批量轉讓類型、批量轉讓的流程及賬務處理、銀登中心平臺搭建和對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要求等諸多方面開展了一系列規范,總體看,逐步放寬了不良資產轉讓條件,逐步構建不良資產統一監管框架,持續完善規范不良資產市場化轉讓交易行為,深化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化批量轉讓不良資產工作,助力穩妥化解金融風險。

與傳統不良資產處置相比較,市場化批量轉讓效率更高,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有效壓降不良資產,特別是解決因產業政策調整、時間久遠、成因復雜、問題交互、經營舉步維艱,抵押物變現抓手不足的不良貸款,通過依法合規、公開透明、競爭擇優、價值最大化原則的市場化批量轉讓方式,實現無效金融資源的壓降,提高金融資產效益。

青海農信創新模式

作為西北欠發達地區,青海農信系統不良資產市場化轉讓瓶頸更趨明顯,如何打通高效運用不良資產市場化批量轉讓渠道,實現不良資產處置的突破制勝成為青海農信的必答題。經青海省聯社黨委及專委會多次研討論證,青海省聯社依據監管政策要求,借鑒國有大型銀行及股份制銀行經驗,將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政策和全省農商銀行系統實際情況相結合,創新性采取“省聯社大平臺”牽總方式開展全系統市場化批量轉讓,在各農商銀行的委托下,科學有效整合全省農商銀行不良資產產業和擔保資源,實現了不良資產處置的高質量推進。

具體做法為:一是省聯社制定全系統《不良資產轉讓管理辦法》《不良資產轉讓操作流程》。二是不良資產市場化批量轉讓業務需經各級黨組織“三重一大”事項前置研究。三是各農商銀行作為經營主體,負責本行不良資產轉讓業務發起、委托、盡職調查、責任追究、撥備抵補、資產交割等事項,董事會是各農商銀行不良資產轉讓業務的決策機構,負責審議不良資產轉讓業務等相關事項,包括但不限于不良資產轉讓方案等內容。四是省聯社在各農商銀行委托范圍內牽總統一開展全系統農商銀行不良資產清單審核匯總、打包、確定轉讓基準日、選聘第三方中介機構、資產包推介、定價及競價、統一組織簽署協議、發布公告等事項。理事會審議不良資產轉讓管理辦法、操作規程,理事會下設經營層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在各農商銀行授權范圍內包括但不限于不良資產轉讓方案的制定等內容。

青海農信處置成效

青海農信系統嚴格落實“加大不良貸款多渠道處置力度”的監管要求,開辟出了符合市場化原則、青海省省情、農信系統需要的不良資產處置新路徑。2019年以來,全系統累計通過市場化批量轉讓方式處置的不良貸款占全省農信系統年度累計清收處置不良貸款的10%左右,已成為防風險、控不良,保障全系統可持續發展、穩妥處置不良資產的一項重要舉措。

信貸資產質量提升。通過市場化批量轉讓不良資產工作,青海農信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得到顯著提升,2019年至2022年,對比市場化轉讓前后,全省農信系統不良貸款率平均降低0.8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平均提升63.22個百分點,尤其是個別農商銀行撥備覆蓋率提升216個百分點,不良率下降了1.9個百分點,信貸資產質量持續壓實。無效信貸資產實現出清。通過市場化批量處置將無財產抵押保證類、擔保懸空類、瀕臨破產清算類、受限于環保新政策類及逾期長達10年以上不良貸款開展市場化批量轉讓,實現無效信貸資產出清,有效騰挪信貸資產規??臻g,提升信貸資產營運質效?;厥章矢哂谑袌鼍?。省聯社在各農商銀行委托范圍內牽總,盤點全省各地區不良資產風險狀況,利用不同地區不同區域政策紅利、多樣化產業、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微型企業,合理高效批量組建資產包,實現了抵押物變現無望類、抵(質)押物懸空或滅失類、抵押虛高類和第三方保證類等多類不良資產的批量轉讓平均回收率均高于同期青海省內其他銀行類金融機構水平。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市場化批量轉讓屬買斷式轉讓,債權一次性全額交割,不同于傳統貸款核銷,處置交割后無需再次投入法律咨詢、訴訟及專項貸后管理人員等一系列管理費用,實現有限的人力資源高效投入高質量信貸業務領域。通過市場化處置實現無效信貸資產及時止損變現,交割資金重新投入當地市場信貸需求,更好地服務于人民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

總體而言,不良資產市場化批量轉讓工作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農信系統運用面臨各類挑戰,農信系統應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多層次、廣覆蓋、深互動、新形式的不良資產市場化批量轉讓新模式,以此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來源:《中國農村金融》2023年第23期

網站編輯 - 吳玲

伦理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