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id="ywiu0"></object>
<rt id="ywiu0"></rt>
<acronym id="ywiu0"><small id="ywiu0"></small></acronym>
<acronym id="ywiu0"></acronym>
<acronym id="ywiu0"></acronym><acronym id="ywiu0"><small id="ywiu0"></small></acronym><rt id="ywiu0"><optgroup id="ywiu0"></optgroup></rt>
中國農村金融網歡迎您!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投稿郵箱
首頁> 監管>

監管“穿透術”防控表外業務風險

來源:中國農村金融雜志社 作者: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蘇監管局黨委委員、 副局長 丁燦 發布時間:2024-01-30

近年來,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快速發展,產品種類和內涵不斷豐富,表外業務風險管控需求日益突出。為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適應新形勢下表外業務發展呈現的新變化新趨勢,2022年12月,原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定義與分類、治理框架、風險管理要求等提出了明確規定。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蘇監管局調研發現,隨著監管部門加大表外亂象整治力度,當前轄內商業銀行表外業務整體從規模擴張逐步向有序發展過渡,但部分機構表外業務發展中仍存在業務異化、風險管控不力等問題,需進一步強化穿透式監管,提升監管前瞻性和有效性,引導表外業務回歸業務本源,實現高質量發展。

表外業務發展呈現新特點

從總量上看,表外業務整體規模較大,增速趨于平穩,中間業務占比下降。截至2023年9月末,江蘇轄內銀行機構表外業務(不含金融衍生品)總量超過23萬億元,是2015年末的近2.5倍,與表內資產總額的比例約為75%。從業務增速看,2016年之前表外業務處于快速增長階段,2017年以來增速明顯下降,至今增速基本保持在10%左右。從收益端看,近年來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收入占比下降明顯,全省銀行業中間業務收入占比由2016年末的18%逐步下降至2023年9月末的11.5%。

從結構上看,銀票業務增勢得到扭轉,資產托管業務占比過半,理財業務趨于規范。受有效需求不足、票據貼現利率維持較低水平等因素影響,2018~2022年間轄內銀行承兌匯票業務保持高速增長。但自2023年以來,由于票據業務新規出臺、票據業務監管力度加強等,銀行承兌匯票業務下行趨勢明顯。資產托管業務近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為轄內表外業務中規模占比最高的業務品種,占表外業務總額的50%以上。此外,資管新規實施以來,銀行機構理財業務日趨規范,實行凈值化轉型,并通過設立理財子公司實施理財業務獨立化、專業化經營,但與此同時,受債市或股市調整、理財產品贖回等因素影響,理財業務增速趨于下降,發展開始趨于平穩。

從不同類型的機構來看,表外業務開展情況差異較大。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銀行機構各類業務資質較齊全,業務創新能力較強,開辦的各項表外業務品種多,表外業務余額占比較高,目前轄內這三類銀行表外業務占比合計達轄內各銀行機構表外業務總量的近九成。在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中,目前僅少數農商銀行開辦了理財業務,少數農商銀行具有金融衍生品資格,但均無資金托管資格,其表外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的銀行承兌匯票等擔保承諾類業務,整體表外業務規模相對較低,業務增速也較低。

風控難度與挑戰逐步凸顯

部分銀行機構表外業務迅猛擴張。轄內部分銀行機構經營理念較為激進,加之在不科學的績效考核導向下,為追求市場占比或系統內排名,或為完成上級行下達的存貸款任務或中間業務收入等考核指標,有時會盲目擴張表外業務,潛藏較大風險。部分機構將表外業務異化為攬存工具,例如在發展票據業務過程中弱化其支付結算功能,而將其作為虛增存貸款的工具,存在以票吸存,以貸款、貼現資金做保證金,滾動簽發承兌匯票等問題。此外,因國內信用證功能與銀行承兌匯票相近,搭配福費廷可實現短期融資,因此成為部分銀行替代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的工具,信用證業務特別是國內信用證業務雖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但也存在異化為融資和攬存工具的風險。

表外業務信用風險需密切關注。從表外業務墊款看,受房地產行業風險加速暴露等因素影響,部分機構承兌匯票墊款等表外業務墊款顯著增加。從表外業務風險分類看,《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明確規定,對于表外業務中承擔信用風險的,應按照表內資產相關要求開展風險分類。落實資產分類新規后,按照以債務人履約能力為中心的分類要求,部分機構表外業務不良資產將有所上升。

“低風險業務”蘊藏高操作風險。部分銀行將全額保證金、第三方存單質押銀票等業務籠統視為“低風險業務”,對此類業務擴大審批權限,放松授信管控,易被不法分子抓住風控漏洞,釀成重大風險。一方面,機構在辦理第三方存單質押業務時,不嚴格按規定辦理核保面簽手續,案件風險隱患極大。另一方面,部分票據中介成立空殼公司,虛構貿易背景,大量開立增值稅發票,在多家銀行重復辦理票據業務,憑借貼現和存款利率之間的價差進行無風險套利。部分銀行員工往往對經辦業務“一手清”,防范道德風險和利益輸送等行為難度隨之提升。

代銷業務不規范導致涉眾聲譽風險。近年來,轄內銀行機構代銷信托、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增長較快,但部分信托、資管計劃、基金等產品延期兌付或凈值大幅下跌,客戶集體維權行為增多。部分銀行在代理銷售過程中,存在夸大宣傳、營銷話術不規范、風險提示不到位等問題,引起投訴與舉報疊加,存在涉眾風險隱患。此外,客戶在組織維權的同時,往往通過自媒體等方式向銀行施壓,可能會引發聲譽風險。

表外業務風險監管持續升級

堅持全覆蓋原則,提升監管針對性。表外業務種類多、創新活躍,新情況新問題較多,要按照業務全覆蓋、實質重于形式的穿透原則,將銀行開辦的各類表外業務全部納入監管,堅決防止“監管空白”或“監管盲區”。嚴格管控銀行機構開辦與自身風險管控能力不匹配的高風險表外業務。嚴格控制銀行通過不當表外業務創新實施監管套利或規避監管。區分表外業務的不同業務種類,實施差異化監管,對承擔信用風險的擔保承諾類表外業務重點監管信用風險,對代理投融資服務類、中介服務類業務重點監管操作風險、聲譽風險。同時,強化對各類表外業務的合規監管,堅決懲治違法違規行為。

加強監測預警,提升監管有效性。建立表外業務全口徑監測機制,結合轄內實際,將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信用證、衍生品等重點表外業務指標納入轄內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對指標超標、增速過快、發展異常的機構發出預警提示,并及時采取風險提示通報、監管約談、現場核查、現場檢查等監管干預措施。結合資產分類新規、資本新規的實施,督促機構對表外業務進行精準資產分類,足額計提減值準備,準確計量風險加權資產,強化資本約束。

引導回歸本源,形成長效機制。引導銀行機構切實轉變經營理念,堅決摒棄規模和速度情結,糾正脫離實際制定業績指標、層層加碼下達考核任務等行為,從根源上抑制非理性發展沖動和惡性競爭。指導機構積極穩妥調整業務結構、客戶結構,扭轉通過表外業務拉動存款等實現業務增長的發展路徑,提高負債來源的穩定性、負債結構的多樣性、負債成本的適當性,確保負債項目的真實性。持續推動表外業務回歸本源,以高質量金融服務供給匹配經濟轉型升級需求,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


網站編輯 - 艾麗達娜

伦理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