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id="ywiu0"></object>
<rt id="ywiu0"></rt>
<acronym id="ywiu0"><small id="ywiu0"></small></acronym>
<acronym id="ywiu0"></acronym>
<acronym id="ywiu0"></acronym><acronym id="ywiu0"><small id="ywiu0"></small></acronym><rt id="ywiu0"><optgroup id="ywiu0"></optgroup></rt>
中國農村金融網歡迎您!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投稿郵箱
首頁> 大農金>

守正創新  走好普惠金融轉型之路

來源:中國農村金融雜志社 作者:廣東肇慶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黃東奇 發布時間:2024-02-22

普惠金融作為“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滿足各類經濟主體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農商銀行作為與當地經濟發展聯系最緊密的地方法人銀行,應以普惠金融支持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為著力點,為未來業務發展打開更為廣闊的空間,推動實現與地方經濟相互成就、共生共榮。

審時度勢 加快普惠金融轉型進程

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質量的金融服務,金融業發展也需要高質量的經濟社會環境,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農商銀行誕生于地方、發展于地方、服務于地方,通過普惠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依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反哺各項業務的高質量發展,從而形成農商銀行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正反饋“閉環”,是農商銀行根據自身政治屬性、市場定位和發展環境做出的現實“最優解”。

普惠金融是農商銀行體現政治屬性的必然要求。一是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推進普惠金融,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求“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建設“農業強國”,最重要的舉措之一就是“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農商銀行作為農村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營范圍橫跨城區、鄉村兩個市場,是連接鄉村與城市的金融紐帶,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發揮著金融主力軍的重要作用。二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推進普惠金融,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要求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加強監管、防范化解風險,重申了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農商銀行作為連接城鄉的金融紐帶,要通過普惠金融服務推動城鄉金融資源統籌分配,利用城區金融資源反哺鄉村振興金融需求,用高質量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普惠金融是農商銀行踐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一是農商銀行堅守發展定位的必然要求。在長達70多年的改革發展過程中,農商銀行一直是支農支小主力軍,也是最熟悉涉農、小微客戶金融需求的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是農商銀行堅守支農支小市場定位、傳承支農支小歷史傳統的必然選擇。二是農商銀行實現持續經營的必然要求。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決定了農商銀行長期面臨支農支小“政策性職能”和持續經營“商業性職能”有機平衡的主要矛盾。農業的弱質性、農民的弱勢性及小微企業的脆弱性導致農商銀行金融服務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必須通過普惠金融降低服務成本、擴大服務邊界、提升服務質效,補償承擔支農支小政策性職能的成本,確保符合監管部門穩健、可持續經營的要求。 

普惠金融是農商銀行應對市場環境變化的必然要求。一是應對外部發展環境變化的需要。當前,受經濟結構調整、利率市場化、大行下沉等因素影響,農商銀行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對農商銀行而言,只有通過推進普惠轉型,加大以量補價力度才能應對外部挑戰壓力。二是推動內部發展轉型的需要。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農商銀行必須從內部轉變經營發展觀念,以普惠轉型為目標,通過普惠金融服務最廣大的市場主體,如此才能實現市場地位的鞏固與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深耕細作 普惠金融服務質效更上一層樓

肇慶市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是廣佛肇經濟圈、廣州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肇慶農商銀行作為肇慶城區(包括端州、高要、鼎湖區)經營規模最大的地方法人銀行,通過戰略導向、黨建引領、政銀合作和科技賦能推動普惠轉型,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截至2023年末,全行各項存款余額443億元,占轄區銀行業存款市場份額的21%;各項貸款余額326億元,占轄區銀行業貸款市場份額的18%。

戰略導向確定普惠目標。普惠轉型是農商銀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2020年開業之初,肇慶農商銀行就明確“扎根千年硯都、打造百年銀行”的發展愿景和“三農專屬銀行、市民首選銀行、園區專業銀行”的發展定位,將普惠金融放在各項業務發展首位,并從黨建引領、創新驅動、“數字化”平臺、客戶聚焦、輕型化、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共享發展等八大支柱和加強隊伍建設、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科技水平、強化風險管控、培育創新文化、提升企業形象等六大措施推進普惠轉型。在2023年制定的新三年戰略規劃中,進一步對發展普惠金融做出詳細規劃,重點強調“做大戶數、做小客戶”的普惠信念和100萬元以下的普惠準入門檻,并對八大支柱和六大措施進一步優化完善。截至2023年末,全行普惠貸款余額136.74億元,占各項貸款的比例達54.34%。

黨建引領創建普惠品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壓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根據廣東省農信聯社“1+1+3”黨建共建總體工作部署,肇慶農商銀行強化黨建引領,與各級黨委加強溝通,通過總行黨委、支行黨支部與鎮(街道)黨委、村(社區)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向28個鎮(街道)、493個村(社區)派駐“金融特派員”587名,承擔“黨建共建聯絡人、創業致富參謀人、守信用信推廣人、農村金融搭橋人、金融知識宣講人”等角色,聯合開展黨建活動520多次,助力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同時,圍繞“黨建共建引領發展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主題,組織黨員骨干成立“紅色先鋒隊”,并在各村委設立“紅色先鋒便民服務站”,每月至少到1個共建村(社區)開展1次“送人才、送服務、送知識、送關愛”活動,真正走進鄉村變成群眾信賴的“村里人”,創建具有農商銀行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務品牌。

政銀合作推動普惠下沉。服務重心下沉是農商銀行做強做優普惠金融的必由之路。根據廣東省農信聯社“農村金融(普惠)戶戶通”工作部署,在基層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肇慶農商銀行主動下沉服務重心,扎實推進信用建檔、整村授信等工作,全面加快“數字信用鄉村”建設,助力構建“村村通金融、戶戶有信用”的普惠金融全覆蓋發展格局。截至2023年末,全行共對轄內農戶、小微企業、園區企業建檔50.92萬戶,開展整村授信332個,覆蓋率100%;授信客戶數47.94萬戶,授信金額368億元,授信覆蓋率100%;普惠貸款簽約客戶數7.13萬戶,金額209.79億元,簽約用款覆蓋率20.69%,同比增加11.87個百分點。同時,圍繞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和肇慶市政府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優化推出30多項金融產品和服務,全面加大對地方農業特色產業、“4+4”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末,全行涉農貸款余額86.33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95.21億元,其中制造業貸款余額61.05億元,同比增加10.78億元。

科技賦能助力普惠提質。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把科技金融放在“五篇大文章”首位。肇慶農商銀行與肇慶市公安局等10多個黨政部門加強溝通,共同圍繞“黨建聯創+網格治理+便民政務+普惠金融”理念打造“粵居碼數字門牌”,通過數字二維碼入口,運用實體門牌、后臺系統及微信小程序,將200多項基層黨群服務、社會治理、數字政務和普惠金融等服務直接送到群眾家門口,打通了黨政警村銀服務“最后一米”。截至2023年末,“粵居碼數字門牌”已實現鼎湖區全覆蓋和端州區部分區域全覆蓋,鋪設“粵居碼數字門牌”7.7萬塊,服務群眾達18萬人次。同時,通過“粵居碼數字門牌”發布40多個金融產品和服務,提供業務預約、貸款申請等業務,為廣大群眾打造家門口的數字“金融超市”,并協助村民上傳鄉村民宿、美食等商業信息,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便利數字平臺。

奮勇前行 續寫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深刻把握服務人民的普惠發展方向。普惠金融的本質是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農民、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普惠金融服務的重點對象。農商銀行作為從底層經濟中成長起來的銀行機構,天生就帶有普惠金融的基因,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方面更加具有原生優勢。

堅持樹立差異化的普惠發展策略。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就必須依靠差異化的金融服務體系為差異化的經濟主體提供差異化的普惠金融服務,如此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提供高質量金融支持。國有大型銀行作為踐行普惠金融的“國家隊”,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向重點人群提供服務,擴大重點普惠人群的金融服務覆蓋面,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農商銀行作為普惠金融的“地方金融主力軍”,應主動加大業務創新力度,結合地方經濟主體需求,打造差別化、專屬化的產品和服務體系,重點加大對農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群體的信貸支持,進一步強化農村地區、偏遠地區、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服務能力,有力滿足新市民、初創企業、低收入人群、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拓展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使普惠金融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探索基于數字技術的普惠發展平臺。數字技術是解決普惠金融信息不對稱發展難題的重要路徑,而普惠金融又為數字技術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二者之間正向的良性循環形成了普惠金融發展的強大動力。農商銀行的普惠轉型道路,應堅持不懈抓好數字化轉型,依托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打造基于數字技術的普惠金融平臺,進一步豐富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數字普惠金融產品體系,不斷降低普惠金融業務成本,全面增強商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應高度重視發揮點多、面廣、人熟的傳統線下優勢,進一步強化客戶維護、情況核實、貸后管理和綜合金融服務等方面的能力,通過線上線下雙向賦能,進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覆蓋面和惠及度。

持續完善政銀互動的普惠發展模式。普惠金融不僅僅是發放普惠貸款,而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充分滿足各類經濟主體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因此,必須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日常經濟活動需求出發,進一步加強普惠金融統籌力度,不斷拓展普惠金融服務范圍,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這需要地方政府與農商銀行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應充分發揮在普惠金融制度設計、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支持等舉措的引導作用,通過推進信用信息體系建設、加強各類平臺信息整合、健全數據共享機制及完善擔保增信分險機制等舉措為普惠金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農商銀行應充分利用人力、財力、技術資源協助地方政府推進信用信息體系建設、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良好的政銀互動,形成普惠金融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局面。


網站編輯 - 艾麗達娜

伦理电影院